律师档案
律师统计
加载中...
网站公告
挥法律之利剑,持正义之天平,除人间之邪恶,守政法之圣洁。
网站文章
我的好友
暂时没有好友
友情链接
网友留言

  • 暂时没有留言

虚假按揭伪装行为无效,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银行

分类:从业心得    时间:(2020-05-31 11:11)    点击:289

   名义购房人与开发商签订虚假按揭合同虽无效,但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贷款银行,仍应按借款合同约定承担责任。

  标签:房屋买卖|按揭房|借款合同|虚假按揭|虚伪意思表示

  案情简介:2014年,为套取贷款,开发公司与金某协商,通过“假按揭”方式向银行贷款,资金由开发公司实际支配使用,贷款亦由其通过金某还款账户分期偿还。为此,开发公司与金某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,再以购房贷款名义,由金某作为借款人,开发公司为保证人,与银行签订个人住房借款合同,套得了银行贷款。后开发公司破产,未能按期还款,银行起诉。

  法院认为:《民法总则》第146条规定的通谋虚伪表示是指行为人与相对人进行通谋,对外作出虚假意思表示,并以此而实施的法律行为。《合同法》上的“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”行为通常表现为脱法行为、通谋虚伪行为和兼具二者的混合行为。“恶意串通,损害国家、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”行为中的恶意串通,不仅包括虚伪表示,而且还包括双方通谋而为与效果意思相同的表示,且以侵害国家、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为无效的必须要件。就本案“假按揭”中购房人与开发商之间通谋虚伪行为而言,虽然在主体要件方面适格,但购房人与开发商之间并无真实购房意愿,实为双方为套取银行资金而为之,系双方虚伪故意,通谋实施,属于《民法总则》第146条条第1款规定的“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”,因意思表示要件为无效要件,故案涉商品房买卖合同依法应认定为无效。案涉购房合同与借款合同,从内容来看虽密不可分,但两份合同之间并非主从合同关系,两份合同均存在独立意思表示,而为相对独立的法律关系,故购房合同无效并不必然导致借款合同无效,还应分析银行在贷款发放中的主观意图,是否系善意第三人。民法中“善意”系指不知道伪装行为,对“善意”认定以法律推定为主要方式。本案中,开发商和名义购房人均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将“假按揭”情况已告知银行,或银行已知道或应当知道“假按揭”情况,在此情形下,银行应被推定为善意第三人。故而开发商与名义购房人伪装行为无效,不能对抗名义购房人与银行之间签订借款合同效力。判决金某偿还银行贷款,开发公司承担担保责任。

  实务要点:名义购房人与开发商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购房合同应认定无效,但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贷款银行,仍应按借款合同约定承担责任。

该文章已同步到:
发表评论
匿名:
验证码:   匿名评论
温馨提示: 蒲元钢律师提供“婚姻家庭  合同纠纷  公司法务  刑事辩护  工程建筑  房产纠纷  ”等法律服务。
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可以点此咨询蒲元钢律师,蒲元钢律师会为您的法律咨询提供解答。
您也可以拨打蒲元钢律师的电话进行法律咨询:13890836288,咨询时说明来自法帮网能达到更好的效果。

蒲元钢律师网
FABANG LAWYER
法帮网首页 | 法律咨询 | 南充律师 | 南充律师事务所 | 法律知识 | 法律专题 | 法律法规
蒲元钢律师主页,您是第34541位访客